中新社重慶11月24日電 題:市場需求驅動人民幣國際化 業內期待中國與東盟深化金融合作
中新社記者 劉賢
“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論壇24日在重慶舉行。與會嘉賓在探討人民幣國際化、提供高質量人民幣計價資產時,“東盟”一詞被頻繁提及。
市場需求驅動人民幣國際化
“對比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可見當前又出現一個國際金融體系對人民幣計價資產的需求重新上升的時間窗口!毕愀劢灰姿驴偨浝、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分析,從主要國際貨幣來看,日元、歐元、美元都進入零利率,甚至負利率階段。從經濟增長角度看,中國疫情控制得力,內需空間不斷釋放。從國際貨幣體系演變來看,目前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相對比重出現大變化;而每一次國際實體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時,往往促使國際金融體系重新尋找均衡狀態。再加上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新布局,雖然全球化進展受挫,但區域合作如火如荼。在這個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是市場需求驅動的。
從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局長霍穎勵提供的數據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已超20萬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水平,增長超過40%。前三季度,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跨境人民幣使用超2.9萬億元,同比增長64%。
中國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胡波飛透露,從該行業務來看,前三季度與東盟地區的人民幣結算量增長36%。東盟地區已經成為其跨境金融服務以及人民幣業務的重要市場。她同時指出,歐美國家普遍低利率的環境下,人民幣股票、債券等資產受到國際投資者青睞。越來越多的全球機構投資者將增持人民幣資產。
推進與東盟合作將促進人民幣國際使用
“我們要考慮以更開放的心態、更便利的手段向全球市場提供高質量的人民幣資產!焙w認為,一方面是繼續擴大境內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對境外機構的開放,鼓勵主權機構、養老金、投資基金等長期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為其配套提供債券等資產服務;另一方面要創新更多的金融產品,通過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向東盟市場提供多樣化的人民幣資產,包括債券的發行與銷售、基于人民幣資產的各類結構性產品的創新等,也可以考慮與東盟有條件的市場建立更加直接的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方便海外機構持有和交易人民幣資產。
胡波飛還呼吁,發揮新金融的力量,推動與東盟地區的實體經濟合作,促進人民幣的國際使用。胡波飛稱,隨著RCEP的簽訂,中國與東盟各國產業合作更加緊密,人民幣價值穩定,國際接受度日益提高,必將成為東盟地區乃至亞太區一個重要的國際貨幣,助力區域經濟繁榮發展。
巴曙松也建議通過完善金融基礎設施等方式降低國際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成本,擴大人民幣計價資產市場的開放,發揮數字人民幣的跨境優勢。在拓展人民幣實際應用場景的建議中,他認為,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國家合作時,要拓展人民幣計價的應用范圍,更要提供配套的應用場景,使投資者愿意持有資產。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中國銀聯原董事長蘇寧認為,應鼓勵在與東盟國家的雙邊貿易中使用雙邊貨幣進行結算,而不是第三方貨幣。他表示愿與東盟國家一起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創建新型的、多幣種的跨境支付渠道。
重慶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聯接點,也是中國與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的運營中心;舴f勵表示,期待通過這種項目方式推動中國和東盟地區深化金融合作,也愿意和東盟國家的央行共同優化本幣合作環境,為中國和東盟國家企業投資貿易便利化提供更加良好的政策基礎。(完)
——刊發于泰國(二類)(星暹日報-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