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10月26日電 (記者 鐘旖)《中國城市商圈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26日在重慶市舉行的第一屆中國城市商圈發展大會上發布。報告稱,2020年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后,在中國各地商圈業態調整和品牌創新、豐富促消費活動等措施推動下,各類商圈客流逐步恢復,商圈消費活躍度逐步提高。
報告指出,2020年以來,在中國商務部推動步行街高質量發展和城市商圈建設帶動下,各地著力推進以步行街為核心的城市商圈轉型創新,促進消費升級,打造城市消費的核心承載地。以重慶為例,該市構建以中央商務區為核心、18個城市核心商圈為支撐的商圈體系,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報告顯示,中國商圈客流逐步恢復增長。2020年,客流量超過5000萬人次的全國示范步行街有上海南京路、重慶解放碑、西安大唐不夜城、天津金街、廣州北京路、沈陽中街和杭州湖濱7條步行街;營業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全國示范步行街有重慶解放碑、上海南京路、廣州北京路、天津金街和杭州湖濱5條步行街;人均消費超過100元的全國示范步行街有杭州湖濱、北京王府井、廣州北京路、武漢江漢路、重慶解放碑、天津金街和南京夫子廟7條步行街。
報告稱,首店經濟成為中國城市商圈發展的亮點。2020年全國首店主要分布在全國25個城市,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聚集了超六成的全國首店。同時,夜間消費提升了城市商圈的發展活力。中國多個城市商圈啟動“夜間消費”活動,通過鼓勵商場發展“深夜食堂”、延長營業時間、探索博物館夜間開放、豐富夜間文化演出市場和其他消費熱點等,串聯起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節、夜宿等場景,形成夜間消費新常態,打造城市夜間消費網紅地標。
針對城市商圈發展趨勢,報告稱,中國已呈現出內涵功能向集成化和融合化拓展、發展格局向多極化和郊區化調整、發展重心向社區和便利消費下沉、發展形態向智慧化和綠色化升級等特點。(完)
——刊發于澳門【華僑報】